English | 中文版 | 手機版 企業(yè)登錄 | 個人登錄 | 郵件訂閱
當前位置 > 首頁 > 行業(yè)資訊 > 展會 > 澤泉將在“2006年光合作用學術(shù)研討會”舉辦培訓講座

澤泉將在“2006年光合作用學術(shù)研討會”舉辦培訓講座

瀏覽次數(shù):9965 發(fā)布日期:2006-4-9  來源:本站 本站原創(chuàng),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
光合作用學術(shù)研討會2006第二輪通知

為了加強我國光合作用科研人員的交流與合作,促進我國光合作用研究進一步發(fā)展,中國植物學會擬于2006年4月20至22日在揚州舉行 “光合作用學術(shù)研討會2006 "(詳細安排請見會議日程)。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中心,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(tài)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實驗室,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,揚州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(shù)學院等單位聯(lián)合承辦。
研討會將邀請國內(nèi)和國際上從事光合作用的專家,同時也邀請從事植物生物學研究的知名專家參加會議。會議主要以大會報告形式進行學術(shù)研討和交流。
研討會將與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合作出版光合作用研究特刊或?qū)n}。熱誠歡迎國內(nèi)從事光合作用研究的專家和研究生、博士后參加研討會并積極投稿。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編輯部將通過專家評審,遴選15篇優(yōu)秀原始研究論文出版。投稿須知請見下述征稿通知。
會議結(jié)束后,澤泉科技有限公司將舉行調(diào)制葉綠素熒光(PAM)培訓講座,有意者請與澤泉科技有限公司高暉同志聯(lián)系。

一、 會議組織
會議組委會
主席:
匡廷云院士(中科院植物研究所)
沈允鋼院士(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(tài)所)
成員:
徐春和研究員(中科院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(tài)所)
趙進東教 授(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)
米華玲研究員(中科院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(tài)所)
盧從明研究員(中科院植物研究所)
張立新研究員(中科院植物研究所)
粱建生教 授(揚州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(shù)學院)

二、 日程安排
時間:2006年4月20-22。
地點:在揚州大學虹橋?qū)<覙恰?br /> 報告:大會報告時間為20分鐘,討論5分鐘。請大會報告者提前準備好報告所需的PowerPoint,將您的PowerPoint文件拷貝到計算機上,會場將提供多媒體和計算機。

三、費用
報到時交付會議注冊費600元人民幣(學生400元人民幣)。會議期間的交通、食宿費用自理。

四、 聯(lián)系人
聯(lián)系人:張立新 研究員
電話:010-62836256
Email: zhanglixin@ibcas.ac.cn
通信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(qū)香山南辛村20號 100093
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中心


             光合作用學術(shù)研討會組委會
          2005年3月21日

光合作用學術(shù)研討會2006
會 議 日 程
2006年4月20日 揚州大學(瘦西湖校區(qū),原揚州師范學院內(nèi)-柳湖路上)虹橋?qū)<覙?/span>
全天 會議報到
2006年4月21日 虹橋?qū)<覙?/span>
7:00—8:00 早餐
  開幕式
  主持人: 盧從明 研究員 (中科院植物研究所)
8:00—8:30 院士、相關領導致辭
  合影
  主持人: 趙進東 教授 (北京大學)
  Prof. Eva-Mari Aro (University of Turku, 國際光合作用學會主席)
  報告題目待定
  Prof. Teruo Ogawa (Nagoya University,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(tài)研究所)
 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teins in cyanobacteria
  匡廷云 院士 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光合作用研究進展
8:30—12:00 會場休息
  主持人:盧從明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沈允鋼 院士 (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(tài)研究所)
  報告題目待定
  李振聲 院士 (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(fā)育生物學研究所)
  報告題目待定
  韓志國 博士(澤泉科技有限公司)
  調(diào)制葉綠素熒光成像技術(shù)及其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應用
12:00—13:30 午餐
  主持人:許大全 研究員(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(tài)研究所)
  趙進東 教授 (北京大學)
  報告題目待定
  楊春虹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植物光系統(tǒng)II主要捕光色素蛋白復合體的結(jié)構(gòu)與功能研究
  杜林方 教授 (四川大學)
  光系統(tǒng)II蛋白磷酸化研究
  翁羽翔 研究員(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)
  光合膜蛋白動態(tài)結(jié)構(gòu)研究
  趙井泉 研究員(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)
13:30―18:00 藍藻藻膽體、光系統(tǒng)II和光系統(tǒng)I動態(tài)匹配
  會議休息
  主持人: 杜林方 教授 (四川大學)
  許大全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(tài)研究所)
  植物光合作用中光捕獲的快速調(diào)節(jié)
  公衍道 教授 (清華大學)
  質(zhì)體醌庫氧化還原狀態(tài)對藍藻藻膽體擴散調(diào)控作用的初步研究
  許亦農(nóng)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類囊體膜單半乳糖甘油二酯的功能
  Richard L. Garcia (LI-COR Biosciences Inc.)
  Advances in Photosynthesis: Instrumentation and Analysis
18:00—19:30 晚餐
2006年4月22日 虹橋?qū)<覙?/span>
7:00—8:00 早餐
  主持人:孟慶偉 教授 (山東農(nóng)業(yè)大學)
  張立新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LOW PSII ACCUMULATION1 is involved in efficient assembly of photosystem II in Arabidopsis thaliana
8:00—12:00 喻景權(quán) 教授 (浙江大學)
  植物光合機構(gòu)對低溫弱光的響應與調(diào)控
  彭長連 研究員(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)
  植物抵御光破壞機制的多樣性與互作-黃體素(lutein)和花色素苷的功能、作用機理及其與葉黃素循環(huán)的關系
  陳星 博士(CID公司)
  報告題目待定
  會場休息
  主持人:張立新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孟慶偉 教授(山東農(nóng)業(yè)大學)
  溫度逆境下甜椒小分子量熱激蛋白對光系統(tǒng)的保護作用
  沈世華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水稻黃化幼苗轉(zhuǎn)綠過程蛋白組學研究
  黃芳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光合作用蛋白組學
  黃繼榮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(tài)研究所)
  G-蛋白信號通路與葉綠體的發(fā)育
12:00—13:30 中餐
  主持人:梁建生 教授(揚州大學)
  盧從明 研究員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Genetic engineering of the biosynthesis of glycinebetaine enhances photosynthesis against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in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
  蔣德安 教授(浙江大學)
  Rubisco活化酶與水稻光合作用
  陳雄文 副教授 (湖北師范大學)
  Evidence for K+-dependent HCO3- utilization in the marine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
  周敏 博士 (Aozuo Ecology Instrumentation Ltd.)
  新型植物生理生態(tài)監(jiān)測方法在植物光合研究中的應用
13:30—17:30 會場休息
  主持人:米華玲 研究員(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(tài)研究所)
  梁建生 教授(揚州大學)
  Contribution of leaf-sheath non-structural carbohydrate to grain yield and its regulation
  韓博平 教授 (暨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所)
  面向浮游植物初級生產(chǎn)計算的光合作用模型
  蔣高明 研究員 (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)
  未來中國農(nóng)業(yè):繼續(xù)在產(chǎn)量上做文章還是在光合產(chǎn)物綜合利用上突破?
  閉幕
17:30—19:00 晚餐


調(diào)制葉綠素熒光(PAM)培訓講座
主題:
1. 調(diào)制葉綠素熒光儀(PAM)原理及其應用
2. 便攜式調(diào)制熒光儀PAM-2100操作指南
3. 調(diào)制葉綠素熒光成像系統(tǒng)IMAGING-PAM操作指南
4. 同步測量光系統(tǒng)I和光系統(tǒng)II活性的Dual-PAM-100介紹
5. 連續(xù)監(jiān)測調(diào)制熒光儀MONITORING-PAM簡介
6. 便攜式光合-熒光測量系統(tǒng)GFS-3000操作指南
7. 同步測量氣體交換和葉綠素熒光的3種模式介紹
8. 問題解答
主辦單位:德國WALZ公司中國技術(shù)服務中心,澤泉科技有限公司
地點:暫定光合研討會會場(具體見會場通知)
時間:暫定2006年4月22日(具體見會場通知)
聯(lián)系人: 高暉
Email:meeting@zealquest.com
電話:13636673927,021–51556111

創(chuàng)立于1970年代的德國WALZ公司是一家生產(chǎn)與光合作用有關的植物生理生態(tài)儀器的著名公司。公司早期主要生產(chǎn)氣體交換產(chǎn)品(光合儀),在光合作用研究領域占有重要地位。1983年,WALZ公司首席科學家、德國烏茲堡大學的Ulrich Schreiber教授設計發(fā)明了全世界第一臺調(diào)制式(PAM)熒光儀PAM-101/102/103,并迅速得到全球植物生理、生態(tài)領域科研人員的青睞,短時間內(nèi)利用PAM發(fā)表的文章數(shù)量激增,并且一直持續(xù)至今。
WALZ公司一直致力于植物生理、生態(tài)儀器的研究,為適合不同的植物材料和研究領域,在PAM-101/102/103之后,又陸續(xù)生產(chǎn)了PAM-2000/PAM-2100、MINI-PAM、IMAGING-PAM、MONITORING-PAM等十幾種調(diào)制熒光儀其應用領域包括植物生理、生態(tài)學、植物病理學、林學、農(nóng)學、園藝學、作物學、環(huán)境科學、水生生物學、生態(tài)毒理學等領域。
2001年,WALZ公司推出新型調(diào)制葉綠素熒光成像系統(tǒng)IMAGING-PAM,將調(diào)制熒光的檢測面積從傳統(tǒng)的一個點擴大到一個面,可檢測到葉面上每個像素的熒光參數(shù),極大推動了調(diào)制熒光的技術(shù)革命。
2004年,WALZ推出了新一代氣體交換-熒光測量系統(tǒng)GFS-3000,不僅可在人工光下同步測量氣體交換和熒光,還可在自然光下(不干擾樣品的自然光合狀態(tài))同步測量氣體交換和熒光,并且可同步測量氣體交換和全葉片熒光成像
為了協(xié)助我國從事光合作用、植物生理、生態(tài)、農(nóng)學、林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更深入的了解調(diào)制葉綠素熒光技術(shù),我司將在“2006年光合作用學術(shù)研討會”會后舉辦培訓講座。我司熱誠邀請與會專家、學者和研究生參加,并就感興趣的問題一起討論。



用戶名: 密碼: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
評論只代表網(wǎng)友觀點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 請輸入驗證碼: 8795
Copyright(C) 1998-2025 生物器材網(wǎng) 電話:021-64166852;13621656896 E-mail:info@bio-equip.com